(来源:《贵州日报》理论版)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
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一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立足贵州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国字号”创新平台优势,围绕重点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逐步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约。二是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工业重点领域,选择在产业集聚度较高、具备一定优势的工业园区和集聚区开展数字化改造。积极搭建5G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推动5G技术在工业智能制造、协同管理、质量管控等关键领域应用,形成全面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三是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强化食用农产品追溯平台运用,积极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促进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智能化改造,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四是加快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扩大优质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五是大力培育新兴数字智能产业。做强做优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应用、5G、云计算、信息安全、数据交易等产品服务,积极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等产业集群。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工业绿色改造,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实施白酒、能源、有色、化工等行业绿色化升级。支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绿色工业品牌。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持续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探索可持续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推广减肥减药、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支持应用绿色生资。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利用好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和军工基础等优势,积极发展健康医药、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型新兴产业,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基地建设,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型产业和企业。三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统筹推动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以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固体废物为重点,鼓励推广“以渣定产”模式,分区域、分行业推进工业固废的综合处置和循环利用。探索工业废水生产生活复用、农业生态利用、矿井水生态补给利用等多元化路径。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林业废弃物等农林废弃物的高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建立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传统回收行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赋能贵州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完善“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广以用户为中心的柔性化定制,发展服务衍生制造。鼓励电商、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等服务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大力推进“实数融合”,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及智能化、制造业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二是加强旅游业融合发展。用好生态、气候、温泉、山地等旅游资源,以融合发展为主要模式,大力推进旅游与生态、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品牌号召力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三是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向上下游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推进绿色农产品加工,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和专业大户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大中型农业企业发展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拓展多种农业功能,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地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